我的许多供应商老板朋友在和我交流时,说IWAY标准要求的落实有难度,要做到365天,天天100%更难。
IWAY外审的分数,始终不能提高到业务组期望的要求。不是现场落实不到位,就是某个管理部门拖了后腿。更严重的是,某些要求已经成了重复发生项。再也不能说是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不认真了,俨然是管理层的疏忽了。
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?
重新认识和理解IWAY,建立、健全IWAY的领导职责,在整个公司层面上,强化落实IWAY的责任,提升整个管理层的IWAY意识是必须的。
作为宜家的老审核员,我要问的问题是:您每次都不是这样说的吗?完善体系、强化责任和意识、落实行动、持续跟踪。
我知道,您是真想把IWAY的工作做好。但这一次,您将会如何不同,真正起到效果,把整改行动计划落实到位呢?
最近,我重读了克劳士比先生的《质量免费-确定质量的艺术》一书,获益良多。
首先,我认为,克劳士比先生确定质量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宜家的IWAY标准。
因为,IWAY标准是作为采购商的宜家,向供应商提出的要求,也是供应商规避风险,确保永续经营必须做的事情。达成IWAY的所有要求,是没有像克劳士比先生所批评的那种,“可接受质量水平”(AQL)这样的概念的。
其次,因为宜家供应商的进入门槛已经很高,而且宜家也给供应商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培训。供应商在IWAY的执行上,是可以采用克劳士比的“零缺陷”理念,做到“一次性做对的”。
再次,供应商改变固有的思维,建立起新与宜家的战略相切合的管理理念,也是必须的。
据我对工厂IWAY落实过程的观察,确实有些工厂还处于这样的认识:
认为做好IWAY,工厂是要多花钱的,做好IWAY会影响生产的(特别是工作小时的管控);
工厂的大多数员工认为,IWAY是由专门人员负责的,现场的IWAY不是他们的责任;
多数管理者认为IWAY工作发生遗漏、偶尔发生疏忽是正常的;
IWAY只要形式上做好就可以了。
工厂还处于以上认识的,实施IWAY,达成IWAY管理体系100%符合,确实很难。
从另外的角度看,要达成IWAY管理体系100%符合,也是有一些方法的。
以我的经验,可以先把IWAY标准的要求分成三类:
第一类,是对生产现场管理的要求。主要是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,由员工在现场落实的。
第二类,是对人事和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。主要是由管理层的责任,由相关管理人员来落实。
第三类,是综合性的管理要求。主要是由工厂高层,或受其指派的人员负责,需要协调多个部门,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共同来落实。
第一类要求发生的问题的解决,考验的是现场主管对IWAY的理解和执行能力。需要做的是把这些要求细化成现场管理的任务。要求主管对员工进行培训,督导班组长和员工去执行。这些任务本来就是与现场密切相关的,是安全、环保的最基本任务。大多数的任务还是生产操作步骤的一个部分。
第二类要求发生的问题的解决,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、细致地落实,做到无偏差和无遗漏。发生这类问题多数情况是,没有建立标准的作业流程,或者流程不完整,没有及时督查,或者因忙于其他事务而耽搁所致。
第三类要求发生的问题的解决,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。这类任务是需要管理层关注的。每家工厂管理团队的精力和关注度和能力总是有限的。因此,这类任务的完成是对管理层考验。可以检验出工厂真心要建立IWAY管理体系的决心,主要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否足够。当然,最高管理层是否真正重视IWAY。
许多供应商的老板朋友们喜欢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。第一、第二类问题的考核,冤头债主相对好找,能够确定,有人负责,出错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多。第三类问题涉及的人员多,就会造成“三个和尚没水喝”的情形了。考核的大板很难敲到真正的责任人屁股上,即使板子能够打上去,也只能是不痛不痒的形式。这是总经理和董事长必须考虑的问题。
工厂IWAY管理的能力,员工IWAY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立起来的。管理层真正成为一个团队协同做好IWAY管理,更不是通过编制一个考核制度就能够实现的。需要高层管理者以身作则。
高层管理者最关键的行动,是要在工厂建立起推行IWAY的新观念:
永续经营要安全,要环保,要合规;IWAY是促进公司发展的,做好IWAY是必须的投资;
IWAY的现场任务,是生产作业的一部分,是每个员工本来就应该做的;
IWAY的符合是公司整体工作规划的一部分,本来就是计划好的,疏忽和遗漏是不应该的;
IWAY的管理体系建设,必须由最高管理者挂帅,实打实地做,是公司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。
宜家已经给大家提出新的要求了!Supplier in leading! 而且,已经有供应商开始这样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