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航
Published on 2025-04-09 / 8 Visits
0
0

落实IWAY的三种组织方式及其讨论

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,挥之不去的思绪,是最近两次和朋友聊天时的情形。23年的10月和24年的春节,这两位朋友都和我说起了,要对供应商要进行IWAY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的事情。

这使得我想起十几年前,那是2010年吧,在辅导工厂实现IWAY工时管控,达成每周60小时要求的时候,我的老师给我推荐了克劳士比的《质量免费》一书的情形。我用很短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。

我非常痴迷于克劳士比先生的“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”,我甚至编制了衡量供应商IWAY管理体系的成熟度表格和上海的同事们分享。受克劳士比“质量免费”概念的影响,我当时写下了这么两句读书体会:

“事情本来就应该做对的。凡是你认为是多花了钱的,那是因为你没有从头开始把事情做对”。

当时(2010年左右),在IWAY小组里,我们经常讨论对供应商的IWAY辅导是要“baby setting”,还是不要“baby setting”?非常有益的讨论,却始终得不到有用的结论。

以现在的条件,在现有的宜家供应商里,推行和落实IWAY较于十几年前,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。

所以,我在想与其说要衡量供应商IWAY管理成熟度,还不如说先看看工厂是如何落实好IWAY的?他们的IWAY管理方式是怎样的?这就引出本文要进行讨论的课题了。我把工厂落实IWAY的方式分为三类。

1. 一个人的IWAY

这种情况是指工厂仅设一位IWAY负责人来负责IWAY工作。这种情况下,也是能够做好IWAY的。

当然,这是需要一些条件的。最主要的是,老板或高层主管完全认同宜家IWAY理念,绝对信任IWAY负责人;IWAY负责人自身能力强,在组织内有威信。另外是工厂业务门类相对简单,安全、环保风险小。

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,供应商刚开始和宜家开展业务的时候。若没有问题,后续几年,还可能延续。

这样的工厂就很难用管理成熟度方格或矩阵来进行衡量,因为工厂的IWAY保持得很好。

有个著名的床垫品牌工厂,为宜家加工沙发。董事长委托其助理管理工厂的IWAY,助理有个助手在工厂管理IWAY相关事项。这是典型的一个人的IWAY。大家都知道最难管的是工作小时。他们的工厂一直是推行双休的,不允许任何人擅自加班。董事长和我说,他宁可让集装箱在公司等过夜,甚至等两天,付罚金,也不愿意通过赶工来达成交付。他告诉我,这个损失是有形的,可计算的。但若允许加班,违反宜家的要求加班,带来的工厂信誉的损失却是无价的。

2.几个人(3-5人)的IWAY

当高层管理者没有可信任的人可以托付全权负责IWAY,或者任命的IWAY负责人没有足够的威信,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做好IWAY时,工厂必须得组织一个几人小组来负责IWAY了。

这时,工厂IWAY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,是要有一个得力的现场负责人,和一个认真的行政人事负责人。若还有一个负责监督跟踪的人,工厂的IWAY工作也是可以做得相当不错的。

这种情形下,要避免“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扛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”的现象发生,不但要职责分工明确,还要把协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好。

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生产运营负责人,不把IWAY当回事,不把IWAY的责任落实到他的下属,致使现场IWAY的问题频发。检查、整改和跟踪,只是形式,没有实际意义。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,IWAY才能做好。

再举一个例子。2008年到2010年间,我一直在辅导一个不锈钢产品的工厂,旨在帮助他们建立起IWAY的管理体系。我的辅导开始仅仅是针对IWAY负责人的,不久我发现我所辅导的人,不能承担起在整个工厂推行IWAY的责任。我就开始了对厂长和车间主任们的辅导,人事行政和生产管理逐步形成了相互配合,形成共管IWAY的氛围,现场的问题由厂长和车间主任们去解决。实质上还是几个人的IWAY。


3.管理团队的IWAY

IWAY应该是整个管理团队的IWAY。其实,宜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,宜家前几个IWAY标准,都有强调要求工厂建立IWAY组织架构的要求。

IWAY6.0标准:“G1.1任命一名或多名,各管理层级的代表作为IWAY责任人、职权人”。

当工厂的社会、环境和业务等各方面的风险大,部门和管理层级多时,工厂就必须首先要在让管理层从战略层次的认知上对落实IWAY达成一致。将落实IWAY的责任分解到相应的岗位和人员,并建立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。

这样的工厂大多也建立起了质量、职业健康安全、环境和能源管理等管理体系,体系化的管理体系已经形成。工厂通过的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,对落实和执行IWAY肯定有帮助。但因评价方法,和对要求执行的细化程度的不同,维持管理体系证书,并不一定能够提升工厂IWAY的成绩,而落实好IWAY的要求,确实对建立和维持管理体系有着莫大的帮助。

一家做工作椅的工厂在事业部层面上设制专门的IWAY管理职位,相当于管理者代表。这个职位直接汇报事业部总裁,可以统领事业部的所有部门来落实IWAY。IWAY是被当作和质量体系、环境体系、能源管理体系一样的管理体系来运行的。但是,我每次去这家工厂时,总是能够找出这样、那样的需要改善的问题。真正要以管理体系的方式管理好IWAY,确实也是不容易的。

另外一家也是做沙发的工厂,是最早在宜家供应商内达成第一部分100%的工厂。他们的IWAY体系化管理却是由人事和行政总监负责的。他们认识到体系化管理的关键在于,IWAY的任务是否能够真正在现场得到落实。为了这个目标,他们最近上了亨瑞艾维系统,把每日、每周和每月的IWAY任务分派到了现场主管,并实现了实时跟踪和评价。

据我审核、辅导宜家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十几年的体会,大多数工厂介于第1种和第3种之间的第2种。正是因为第2种的特点,许多工厂认为IWAY很难做,很难做到优秀。老板总是希望有个“能人”来,进入到第1种的状态,帮大家解决问题。实际上,只有很少的工厂是真正以第3种方式来落实IWAY的,即使是那些获得了“Well developed IWAY”称号的工厂。原因是没有形成支撑体系化管理的文化氛围。

不管工厂以任何一种方式管理和落实IWAY,都不是靠写几个文件,对员工和管理层进行培训,声称每周进行IWAY检查,每月进行IWAY内审,就能够把IWAY做好的。当然,也没有哪家工厂会说他们是以第1种方式进行IWAY管理的,因为就形式上来说,就有可能并不符合G1.1的要求。

如何从头开始,把事情做对和做好?如何真正落实好IWAY?

请看IWAY6.0标准:

G1.1任命一名或多名,各管理层级的代表作为IWAY责任人、职权人。

G1.3制定并落实包含IWAY所有内容的书面政策和规程。

G1.4制定并落实与IWAY有关的指标和行动,以衡量并改善IWAY绩效。

G1.3/G1.4是两个“进阶项”要求。现在还没有要求实施。在这儿:没有,不等于说可以不去做呀!

不管是以第3种管理方式,还是第1种管理方式的工厂,都必须要建立有关IWAY的政策制度(文件)。说区别仅仅在于这些文件是给宜家审核员看的,还是真正在工厂里落实了的(in place)。(这是对G1.3要求的解说)。更重要的是不管以什么样的组织方式落实IWAY,工厂必须建立正在执行的与IWAY有关的绩效指标和实施计划(行动和方案)(in place),以衡量和改善IWAY的绩效。(这是对G1.4要求的解说)。

由此得出更具体的问题:

① 有关IWAY的政策、制度、文件究竟包括哪些?

② 计划要涉及行动项目和实施方案有哪些?(你是否正确、完整地理解了标准的要求?)

③ 每天、每周、每月和每年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员工,与IWAY有关的任务是什么?

④ 你是如何证明,上述事项是实事求地进行着的,并持续保持着的?

当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亨瑞艾维管理系统正在前面说的一家沙发工厂试运行。现在,半年已经过去了,宜家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新的要求是:Supplier in leading!谁能在供应商中脱颖而出,处于领导者的位置?能对以上4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就是。

请了解亨瑞艾维管理系统,希望对实现你的管理目标有所启发。

克劳士比先生的“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”,把组织质量管理的发展的分为五个阶段:不确定期、觉醒期、启蒙期、智慧期和确定期。是他第一次提出了“零缺陷”概念,使质量和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

庄宏耀 初稿于2024年春节,修改于2024年盛夏。


Comment